警告:這是一篇「邪惡貼文」,內容除了破哏、爆雷外,嬉笑怒罵的寫作方式可能會觸怒某些人,影評內容絕對邪惡,絕對造口業。
這也是一篇「落落長」的「發散式」評論,除了發發牢騷,評論電影外,還會介紹與電影「模仿遊戲」相關的延伸影音或讀物,敬請笑納。
快樂王子
英國軍方向圖靈說:「我們要破解德軍密碼,打贏戰爭」,圖靈奉獻了他的才能;英國警察說:「我們需要社會穩定,不容有雞姦者」,圖靈拋棄了自尊與生命;一群怪才說:「我們需要自尊與成就感」,圖靈的研究指引了許多電腦科技開發者;一名曾於16歲時萌發自殺意圖的男子說,我要把圖靈的故事寫成劇本,結果這名男子不僅獲得救贖,還贏得了奧斯卡編劇獎;影視產業者說:「我們要把圖靈的故事拍成電影賣錢」,結果,成本1400萬美元的電影,賣了1.58億美元。
圖靈本人呢?他在孤獨與絕望中死去。而圖靈的媽認為兒子意外身故,始終不相信他是自殺的……
他不是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The Happy Prince),他是艾倫‧ 圖靈
(Alan Mathison Turing,23 June 1912 – 7 June 1954),電腦科技的開山祖師爺。
(場外評註:「不能改寫成〈The Gay Prince〉嗎?」
天外謎之音:「您就別討挨罵了。」)
圖靈在電腦科技史上享有開山祖師的地位,卻是英國史上結局悲慘的科學家。因為圖靈是男同性戀者,不見容於當時保守的社會環境,他遭到警察逮捕,被迫選擇入獄,或接受化學閹割:注入女性賀爾蒙,矯正「同性戀傾向」;圖靈選擇了後者,女性賀爾蒙對他的身體與心靈造成不小影響(例如他長出了乳房),加上不堪受辱,圖靈疑似咬了幾口浸過氰化物的蘋果,自殺身亡。
圖靈在二次大戰期間,協助英軍方破解德軍密碼,提早結束戰爭,拯救了千萬人性命,但是他死時,英國民眾不知道他是結束戰爭、使人民得以享受和平的幕後英雄;因為他的貢獻是國家機密。
綜觀歷史,人類是需要怪胎的,看看芸芸眾生,大多隨波逐流,或受環境影響而失去道德判斷力,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出現類似希特勒的領導者。(請參見〈路西法效應〉)
但是有一些人,就像電影「鴻孕當頭(Juno)」裡的朱諾,總是在人群中逆向行進,獨立不群。這樣的怪胎有時會在特殊狀況中大聲疾呼,力挽狂瀾,人類才有機會猛然醒悟,改正過失。像邱吉爾曾經警告希特勒的獨裁政治會對歐洲帶來災難,但是無人理會,等到法國都快投降了,邱吉爾才有機會正式擔任英國首相,在「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中,帶領英國人民反擊德軍;最後,打贏戰爭,英國恢復和平,然而邱吉爾帶領的政黨在選舉中失勢,他也就下台了。
寒假當保姆,帶親戚小朋友去看電影「海綿寶寶:海陸大出擊」,我本來很不喜歡海綿寶寶的畫風,可是看完後,我喜歡上這傢伙。我可以確定,小孩跟海綿寶寶一樣,都是令人抓狂的反社會份子(天外謎之音:正確來說應該是尚未社會化或社會化不完全),也因此,某日比奇堡社會失序大動亂,小伙伴們彼此失去信任,拯救社會的居然是一直不受環境影響的海綿寶寶以及真正的反社會份子………
(就一部兒童卡通電影而言,這故事背景也太深沈了………..)
另外,我還在電視上意外看了「河童之夏」,對河童來說,人類太可怕,人類才是妖怪。評估妖怪與否的標準不是物種,而是……
基因的多樣性或性格的多樣性,對人類進步與穩定來說,是必須的;對不同性格或人格及不同意見的包容力,是評估社會、文明進步與否的指標。
「模仿遊戲」在國外老早就上映了,不過台灣片商為了商機,將電影上映時間延後到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後,希望藉著入圍奧斯卡八項提名的「模仿遊戲」在得獎後帶起觀眾進電影院的熱潮。結果……果然,不負眾望,「模仿遊戲」的編劇Graham Moore 獲得改編劇本獎,原著是Andrew Hodges所著〈Alan Turing: The Enigma〉。Graham Moore的得獎感言讓本片變成勵志片,我就不在這裡多提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搜尋一下最近的新聞。
「模仿遊戲」是一部與男同性戀有關的電影,同性戀,也就是鄉民戲稱的「甲」;這裡必須嚴正聲名,這只是巧合,跟發行商一點關係都沒有。(片商請不要追殺我(抱頭)。嘆!我拿不到電影招待券了,反正從來也沒拿過……)(天外謎之音:看起來怨念很重。雖然國外最早2014年8月底就上映了,但還是有一堆國家2015年1月才上映,日本還要等到3月。)
除了人工智能、心靈哲學、電腦科技相關研究人員,資訊工程師求學時,應該都學過圖靈測試(Turing Test),此外,國內有絕大多數人沒聽過圖靈的名號。坊間可以找到的相關介紹中譯書是亦為Andrew Hodges所著的〈杜林〉(麥田出版),但是已經絕版了。
〈碼書:編碼與解碼的戰爭〉有特別介紹圖靈在破解密碼的貢獻與布萊切利園的故事,我就是讀了這本書,才知道英國有這麼一位貢獻巨大,下場悲慘的科學家;除了圖靈之外,書中另有一篇介紹美國軍方利用原住民納瓦霍族語編寫軍事密碼的故事,這段傳奇被吳宇森拍成電影「獵風行動」,由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碼書〉的作者賽門‧ 辛也寫了一部更知名的科普書「費馬最後定理」。)
既然提到布萊切利園,當然不得不提到德軍的密碼機:「恩尼格碼(Enigma)」,有一部由馬修麥康納主演的電影「獵殺U571」,內容描述美軍為破解德軍密碼,奪取「恩尼格碼」的故事。不過,這是美國的歷史自爽片。
關於圖靈測試,就不介紹了(我不是學這個的),應該會有許多電腦科技宅樂於為大家介紹。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網路電影短評,我也找不到出處了,大意是:我自己是學資訊科技的,但我對電影片名為什麼取為「模仿遊戲」感到不解。
想要知道怎麼變成討人厭的傢伙嗎?我教你。
圖靈在1950年寫了一篇文章「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這篇文章網路上找得到),第一節的小標題就是:「1. The Imitation Game」。在維基百科英文版,「Turing Test」底下的註解4:「Turing does not call his idea "Turing test", but rather the "Imitation Game"; however, later literature has reserved the term "Imitation game" to describe a particular version of the test. 」
單單提出這樣的資料還不會討人厭,討人厭的是提出底下的討論:如果你是資訊科技研究人員且懂英文,則你讀過圖靈的「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如果你讀過「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則你知道「The Imitation Game」與圖靈的關係;現在已知『你知道「The Imitation Game」與圖靈的關係』為假,那麼『你讀過圖靈的「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為假; 那麼『你是資訊科技研究人員且懂英文』為假……
相信我,繼續這樣搞下去會讓你沒朋友。
不過,平心而論,就「模仿遊戲」電影內容主要講述圖靈破解密碼的過程而言,「The Imitation Game」不是最好的片名,最恰當的片名是「Breaking the Code」,簡單又直接。可是這片名已經有人用過了,1996年的電視劇,故事主人翁也是圖靈。我的抱怨是:「Breaking the Code」中,飾演圖靈的演員看起來50歲了,但是圖靈等不到42歲生日就死了。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視劇裡出現了圖靈的媽,她沒在「模仿遊戲」出場。
「The Imitation Game」,作為片名而言,致敬的意味比較重,對演員來說不只如此。相信英國上得了檯面的演員都應該讀過亞理斯多德的〈詩學〉:「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摹仿方式是藉助人的行動,而不是敘述,通過引發憐憫和恐懼使這些情感得到疏洩。」(陳中梅 譯註,台灣商務印書館)
透過演員的模仿,圖靈的故事得以在電影中重現,電影院成為人們紀念歷史人物的場所,電影藝術有了心理和宗教方面的功能。
圖靈在英國過得如此悲慘,相信台灣人民是善良的,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將圖靈納入廟宇中膜拜,成為一代宗師、電腦之神?「圖靈宮」、「圖靈廟」、「圖靈堂」聽起來都很氣派,電腦科技的開山祖師爺在此,還不快來朝拜?最好請總統等大官頒發褒揚令,提寫匾額等等。如果能成真,圖靈不是第一個被台灣民眾膜拜的外國神祇,但應該是第一個男同性戀神。嗯,他是外國人或同性戀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科技產業奉獻的香油錢應該能讓廟方「富到流油」吧,哈哈!(天外謎之音:又得罪一票人了,嘆!)
不可否認,為了票房,「模仿遊戲」加入許多戲劇元素,誇張地演繹圖靈的故事,這是模仿,還是誇張?
當然,「模仿遊戲」有一些誇張或不足之處(容我之後慢慢道來),但是就探討人性而言,戲劇化或誇張的表現,有時候反而會凸顯某些人類普遍的困境或其他值得嚴肅探討的主題。
也就是說,模仿到了某種深刻的地步,也許就會認識到某些真相或普遍的人生真理。
比如說,底下這段影片,請直接跳到11分24秒的地方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5H-d_A-Qs
為了保護這名演員,我必需要說:他沒有在模仿、他沒有在模仿、他沒有在模仿......(延伸資料:電影「艋舺」與「無間道」。)
在圖靈的時代,同性戀是英國社會的禁忌,可是到了現在,同志影視成了英國戲劇的重要分支,各種賣腐的影視娛樂每年為英國賺進大筆收入。其他的戲劇就不提了,光是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 ,以下簡稱BC)主演的電視劇「新世紀腐爾摩斯」,啊,更正是「新世紀福爾摩斯」(或譯「神探夏洛克」),劇中卷福與花生合力賣萌賣腐,席捲全球,為大英贏得不少強國腐女的心,英國首相卡梅倫在網路上接受強國人民提問時,就有人要求首相催促新一季的「神探夏洛克」趕緊開播,影視需求與政經議題相提並論,魅力可見一斑。加上其他受歡迎的賣腐戲劇影響下,強國腐女戲稱英國為腐國。相較於圖靈時代的社會風氣,分外諷刺。
BC演過梵谷,又飾演高功能反社會人格的新世紀夏洛克‧ 福爾摩斯,當然很適合出演圖靈。但是因為他飾演的夏洛克太紅了,免不了讓人看電影前會聯想:咦,夏洛克,你出櫃啦!或者:夏洛克,你在這,約翰呢?(天外謎之音:他(馬丁費里曼 )去演小矮人啦。(請參考電影「哈比人三部曲」))
「模仿遊戲」也請來了綺拉‧奈特莉演出圖靈的同事瓊‧克拉克。歷史上圖靈有沒有過好閨蜜是一回事,電影需不需要為他安排一位閨蜜是另外一回事,有時候是為了顧及市場需求,正太也是如此。
這個時代,蘿莉拯救世界,百合撫慰人心,腐勢力不容小覷之外,正太的出場是為了擄獲太太們的心;安排個閨蜜,好讓女性觀眾自行帶入角色,沒什問題,但是要找誰呢?劇中圖靈看到她,不能起反感,最好還要引起好感,這名演員不能太……在這兵慌馬亂的時代,讓我想起:「胸不平,何以平天下?」所以,找來了綺拉‧奈特莉啦!(這網路名言全文是:「胸不平,何以平天下,乳不巨,何以聚人心?」我一直以為這會成為競選廣告標語的……(天外謎之音:您就別討挨罵了。))
「模仿遊戲」是一齣關於破解密碼的戲劇,戲劇本身的密碼也挺有趣的。劇中圖靈看到瓊‧克拉克時,在想什麼呢?難道是……「好可愛,可惜不是男的。」(請參閱朱少麟所著,〈傷心咖啡店之歌〉。)
其他的,請觀眾自行腦補。
劇中正太的演出頗令人驚艷,足見腐文化已深入腐國人心了,泥砍砍、泥砍砍(你看看、你看看)那小演員飾演小圖靈時的小眼神,這大英還不能稱為腐國嗎?
真實的圖靈好像沒有為解碼機或他所研究的「機器」取名為「克里斯多福」,一直都叫「機器」。在以「電腦」或「人工智慧」為主題的科幻動作影集「疑犯追蹤」,其開場就向「機器」致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nQ8CD3v4g
「 You are being watched.The government has a secret system.A machine that spies on you every hour of every day.I know because I built it.」
後來,有一個角色更直接以「圖靈」之名出場。
將「機器」取名為「克里斯多福」,很戲劇化,也很煽情。
從電影開場,到「克里斯多福」解碼機,主題是建構機器來破解德軍密碼,但整個基調是「不可說的秘密」,BC的演技很精彩,但由於劇本限制,少了點一代宗師、理工怪才對未來科技的天真與奇想。
要我說,沒表現出圖靈臨死前一刻,使得電影不夠悲,不足以呈現出一個時代的悲劇、人性的糾結與主人翁的苦悶。雖然沒把圖靈死時的景境演出來(天外謎之音:因為毒蘋果被白雪公主吃了),BC崩而不潰的表現,使得從電影開頭營造的的壓抑感,有了抒解之處。
「模仿遊戲」片尾以剪接的方式刻意壓低悲傷的氣氛,除了藝術效果外,我相信BC是絕對能勝任演出圖靈臨死前的言行,然而倘若真的表現出來的話,那可是會帶動一股自殺潮的。
另外一種可能,也許圖靈,果真如他母親所判斷,他不是自殺身亡,而真的意外身故……
電影的其他方面,沒什麼好挑剔的,我也不是那麼愛苛求的人,除了一點:就算我不是密碼學的專家,也不是填字迷,我也知道破解密碼要從已知的部分下手,「希特勒萬歲」,「每日的氣象報告」是破解密碼的線索。為什麼這件事會成為電影戲劇轉折點的突破口呢?而且還要特意藉圖靈之口說出。這叫圖靈之外的密碼學專家與填字迷情何以堪?
雖然編劇得了奧斯卡獎,還是要說:編劇,你拉低了整部電影的智商。(請參考「新世紀福爾摩斯」第一季第一集。)(天外謎之音:,你曉得的,為了市場,為了票房。)
倘若各位觀眾看完電影,意猶未盡,不妨自行腦補其他情節,或找一找由Samuel Barnett與 Paul Kendrick於2009年演出的廣播劇「TURING'S TEST」,內容大意是:圖靈死後不久,與自稱是「Machine」的傢伙對話,圖靈問他:「Who are you?」對方回答:「I am a product of your imagination, the result of your brilliant mind.
I am your machine.」這台「機器」誠實指數100%,幽默指數0,一直問圖靈「Why did you have to die ?」
對話內容還蠻有趣的。
要是你想知道如果讓兩台機器對話會出現什麼效果或笑果,請參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HAL_8Ug2Y
歷史上,經過許多人的努力,2013年,英國女王頒佈特赦令,赦免圖靈的同性戀罪行。這使得女王陛下得免慘遭後世演藝圈嘲諷為「壞皇后」,天祐女王!
當然,你也可以自行腦補超現實影集「圖靈傳」的七個小矮人,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史帝夫‧ 賈伯斯、比爾‧ 蓋茲、馬克‧ 祖克柏……
或者請Dr. Who的編劇讓圖靈搭乘時光機來到現在,參觀他的電腦帝國,或加入同志大遊行,結果他覺得這群人走路太慢,自己很興奮地從頭到尾來回跑了好幾趟,所跑的距離剛好是42.195公里……….
後語:這篇影評的寫作計畫與大部分內容,在寫作前就構思好了(當然是關於電影周邊資訊的部分),觀影前一天,頭疼劇烈,第二天好轉,看完電影後,自行在腦中自行去除了一些內容,除了背痛沒力寫下去之外,我想還是不要得罪太多人的好,以致收斂太多,所以就沒那麼邪惡與造口業了。
寫作匆促,加上筆者能力有限,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