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閱讀書目:觀看的實踐(Practices of Looking :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作者:瑪利塔.史肯特、莉莎.卡萊特
譯者:陳品秀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6日
討論章節頁數:第三章〈觀賞、權力與政治〉,頁95至132(與推薦讀物相關部分:頁97至頁99)
關鍵詞:鏡象,模仿,
書名: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 Mirroring people
作者:Marco Iacoboni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9657
《觀看的實踐》第三章〈觀賞、權力與政治〉提到有人用精神分析學中討論幼兒觀看鏡中人的說法來討論為何人喜歡看電影,但是由於我無緣找到拉岡等人的著作,無法在此討論,但是,我在逛書店時,意外發現《天生愛學樣:發現鏡象神經元》這本書,內容很有趣,故在此跟大家推薦。沒錯,這是一本科普書,沒有寫得那麼複雜,請安心享用。
順便附帶一提,這本書介紹的科學研究,有一部份是從哲學家的著作中找到靈感或指引的,有些研究員還精通知識論及心靈哲學的理論,真令人感動。想到我以前去考試時,有人說我的研究不屬於哲學,不知道那位仁兄讀了這本書後會有什麼想法。算了,不管他。
在《觀看的實踐》裡提到有人以兒童觀看鏡象來解釋人們為何喜愛看電影,但是我們都很清楚,看電影不同於看鏡中人,至少,我們看電影時,都知道電影並非「實況轉播」,而且是可以重複觀賞的,但是鏡中影象卻是即時的,無法保留或重複觀看的。
像是我家的小個小朋友,一個5歲,另一個6歲,自從他們知道我的房間裡可以看宮奇駿的動畫「龍貓」跟「小魔女宅急便」後,經常敲門騷擾我,要求我播放卡通給他們看,這兩個活潑煩人的小孩,沒想到在宮奇駿的卡通面前變得特別安靜專注,我真是虧欠宮奇駿太多了,還好這世界上有他。(又離題了)
這兩個小朋友已經不知道重複看過「龍貓」跟「小魔女宅急便」多少次了,每次看都依然津津有味,他們對都還記得以前看過的畫面,因為他們會向我問卡通在演什麼,下次看到同一個畫面時,他們自己就會說出劇情,這表示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在看鏡中影像,而且他們透過反覆觀看以及我的解說,理解劇中部分角色的行為。
回到《觀看的實踐》,書中介紹的是精神分析學家拉岡的兒童發展鏡象階段。但是我們知道看電影不同於看鏡象,可是精神分析學的鏡象理論似乎觸及到一個有趣的想法:當我們看電影時,即使知道電影內容是假造虛構的,電影本身是一種影像的紀錄形式,但是我們在看電影時仍然會跟著片中主角一起歡喜一起憂愁,當主角身受打擊或危險時,我們也會跟著擔心緊張,彷彿「主角就是我的化身」。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值得探討。
在哲學裡,有一個關於「他心」的議題:每個人的心靈狀態都是私有的,意即無法公開分享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我們如何能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麼呢?我們說我們知道他人心靈在想什麼,說不定我們其實什麼都不知道。
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回答,那麼支持「他人心靈知識」的還懷疑論者大可利用這種懷疑論去建構反對人類能互相理解,人類有同情心、同理心的說法,破壞整個社會的和諧。(我好像太陰謀論了)
《天生愛學樣》為他人心靈、人類學習、心智發展提供了一個科學上的說明,即「鏡象神經元」,是個有很有趣的說法,但是我們要曉得,對待科學研究,身為非科學家的我們要很小心,說不定這是一場科學騙局,也說不定,科學家使用什麼方式做研究,我們也不曉得。所以,建議不要盲目相信,但是可以作為另一種思考的切入點,打開我們思想視野。
在網路上有關於「鏡象神經元」的介紹(據說是一開始發現竟現神經元的科學家所寫的),請參閱: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938&CL=4
以前我看過一本描述天才體操選手日本漫畫,某個運動員雖然沒有親自做過某種高難度的體操動作,但是只要他看過,他就可以立即親自重做出來。
從這個漫畫例子,我想說的是:鏡象神經元是一種腦神經元,它的作用是只要我們從外在感官獲得的感覺資訊,例如他人的動作,腦神經元會因此「活化」,「登入」某些訊息,讓我們能夠從事模仿的行為,即使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那樣的動作,換句話說,藉由腦神經元,那些我們從來沒做過的動作,會在我們腦袋中先「預演」一次,下次實際要做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鏡象神經元先前在我們腦中登入的資料(感覺,記憶,動作模式等等)跟著做一遍。
腦神經元的概念說明就這麼簡單。
至於其它的介紹則涉及腦神經元與其他大腦與身體的功能。
當我們觀看他人的面部動作時,如果我們跟著模仿對方的臉部表情,我們就能知道對方的情緒,這些面部肌肉與情緒的連結還有對於臉部模仿的能力,就是藉由鏡象神經元所登入與連結的。(我的小姪兒現在坐在我的腿上,要我打字接著放「小魔女宅急便」,看到一半,另一個小朋友也來了,大家又再複習一次「龍貓」。中間還穿插三個人的菜包、蛋糕爭奪戰……。繼續寫這篇文章已經是隔天的事了。天啊……我快忘記要寫啥了)
(我好像有點小感冒,最近被藝術情色版鼓勵生育標語徵文活動搞到有點虛。別誤會,是因為每一號作品都要嘔心瀝血,殫思極慮方有所獲。底下就簡單結束這篇文章,有興趣的人請自行閱讀《天生愛學樣》)
當我們觀看電影時,腦袋中負責運動、情緒、語言等等區域的鏡象神經元也會跟著活化,雖然我們身體靜止不動,但是內心可是跟著主角的遭遇經歷「感同身受」。
也許,我們之所以喜愛看電影,是為跟著劇中人物冒險,經歷我們平常經歷不到的生活感受。(這結尾實在太虛了,改日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