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名稱:隔離島(Shutter Island

 導演: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Laeta Kalogridis

   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利斯

    愛蜜莉莫特

    蜜雪兒威廉絲

資料來源: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ow&film_id=fsen11130884

 

  小說名稱:隔離島(Shutter Island

  作者: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e

譯者:尤傳莉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00129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9127

 

  在這個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上網查最近有什麼電影上映,不小心就會被爆哏,無意間得知懸疑劇的重要劇情謎底,例如這部「隔離島」。對於看過幾部好萊塢電影的我來說,不用講太多,只要稍微提到「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或「致命IDIdentity)」,我就知道「隔離島」在賣什麼膏藥了。

  這算是幸還是不幸?

  被爆哏的我,加上與友人約定的日期延後,只好先找小說來過過癮,我卻看到所謂的「導讀」。

  本來導讀這種東西是不該看了,哪知我好奇心重,翻了又翻,讀到一段讓我十分感慨的一段。

  這是在講現在好萊塢電影工業直接在文學領域收割,拿現成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亦致使作家名利雙收,影響了作者的寫作企圖:當你在寫小說時就先想好,這部作品可能將來會改編成電影。

  如果你正要寫第一本小說,而且已經就有人要改編成電影或電視,我也不知道這是幸還是不辛,如果你尚未磨亮你的寫作技巧,那麼一開始,你已經背叛小說作者的獨立性或自我意識,或者說你已經遠離你的個性了。也許你會寫的不快樂,或者更快樂,因為會有更多的收入進來。

  這是個兩難。除非你是寫作高手,而且不堅持自己的想法。

  相對其他小說而言,小說《隔離島》分非常適合拿來改編成電影劇本,它的情節相對而言簡單,場面敘述有如攝影指導,直接告訴你場景的氣氛與擺設,就這樣,不會有多的。小說角色的性格由許多對話構成,預設這是一部心理懸疑劇情片。

  這本小說一寫完,就已經在召喚:快來改編我成電影吧,大導演!況且作者已靠前著《神秘河流》改編電影而名噪一時,再來一次也不過份。

  這樣的小說寫作策略,我太熟悉了!唉,嘆口氣。(又離題了)

  不過,也好在我已經先看原著小說,我可以用另一種角度觀賞電影「隔離島」。

  導演馬丁史科西斯不愧是影視能手,畫面、色調掌握的很好,配樂加深懸疑詭譎的氣氛,該鼓鼓掌。他太愛找李奧納多來演戲了,李奧不愧是偶像實力派的,超會演,但是馬丁把他毀容兩次,讓他演神經病兩次,也不知道是抱著什麼心態?

  這部電影讓我驚奇的是:前面幾乎照著小說來拍,好像是小說原封不動搬上電影。我前一天才看完原著,第二天看電影,看到一半就覺得,以電影改編為前提的小說終究會被電影出賣:這樣的小說絕對比不過改編電影的,因為實在太淺了。

  話說回來,自內容豐富厚實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卻比不上原著。

  但是導演的改編對得起原著了,而且有更深層的突破。

  而且這個深入的突破居然是靠電影的最後的一句台詞。編劇實在太有才了。

  這部電影雖然幾乎將小說原封不動搬上電影,但是如此看似偷懶的改編,卻是為了那最後一句話,電影導演、演員以及場景工作人員及音樂等等眾人將力氣放盡,將小說內容實現在觀眾眼前,再集中力量用最後一句話直接挑戰原著,挖出更深一層的想法。太有魄力了。這位編劇也太四兩撥千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ilochamp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