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追蹤哥白尼(The Book Nobody ReadChasing the Revolutions of Nicolaus Copernicus)(舊文新貼)
作者:金格瑞契(Owen Gingerich
翻譯:賴盈滿
出版社:遠流

  課堂上的歷史內容太簡略,時代與時代的變遷、人物與人物的關聯看起來簡單到理所當然。天文物理學史上,從日心說到牛頓發現三大運動定律之間,我們總是可以很容易背出哥白尼、第谷、克卜勒及伽利略等人的名字,其他人似乎只是聊備一格,不值一提,我們也於是忽略相較於中國,近代史上西方文明在科學之所以有驚人發展,實是因為歐洲的政治、地理等因素營造出適合一群人孜孜不倦的研究環境,除了上述科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外,還有一所「隱形學院」悄悄地建立在歐亞半島上。
  金格瑞契原本是位天文物理學家,一九六年代,他的專長就是利用打洞機時期的電腦運算說明天文現象的數學算式,他閱讀一本描述天文學發展史的書籍,該書作者認為提倡日心說(地球以太陽為中心運轉)的哥白尼所著《運行論》是本艱澀且沒人讀的專業書籍。這讓金格瑞契大為吃驚,影響天文學史甚劇的名著怎麼可能是本沒人讀的書呢?金格瑞契的好奇心加上機緣巧合,讓他成為天文學史及古書研究者。他上窮碧落下黃泉,遠走歐、亞、非及北美,遍尋尚流傳於世的近六百本《運行論》第一版及第二版善本,詳加記錄每一本的「身世背景」及書中著記。
  結果發現《運行論》不僅有人讀,頭到尾仔細研讀的還不在少數。金格瑞契還意外發現十六世紀當時歐洲天文學界知識份子的互動網路、天主教廷對《運行論》的態度及影響範圍。
  身為天文學偵探的金格瑞契還成為古書偵探,他發現越大部頭、越厚的古書流傳後世的數量反而比輕薄短小的書籍來的多。更因為他詳加紀錄每一本《運行論》的狀況,等到其他圖書館發生竊案時,他的紀錄就能派上用場,以此協助國際刑警研判古書市場的贓物物歸原主──這些「沒人讀」的書,如今可是價值連城哪。

  在教廷影響力甚劇的十六世紀,地心說符合大眾直覺的常識,哥白尼的著作怎可能出版呢?金格瑞契在《追蹤哥白尼》也作了補充說明,原來當時盛行占星術,王公貴族喜愛排星盤占卜時運,安排黃道吉日開工立業,於是用來推算星辰運行的曆書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書。當初,《運行論》發行時,「廣告商」就是向眾人表示:不必將日心說看得太過認真,只要將其視為「方便的運算工具」即可。直到後來倡導日心說的科學家視哥白尼為開路先鋒時,《運行論》才慘遭宗教審查的命運。
  總之,《追蹤哥白尼》是本描述書蟲兼書獃如何當偵探的古書偵探記,此書告訴我們:搞科學還是需要有錢人贊助、科學需要穩定、有適當交流機會的環境才比較容易發展,越是遭禁的書就越多人讀,還有,歷史隱藏在枝微末節之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ilochamp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