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戰爭畫師 El pintor de batallas

作者:阿圖洛. 貝雷茲-雷維特

原文作者:Arturo Perez-Reverte

譯者:張雯媛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080306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4113

 

    直接寫心得吧!

    雖然南方先生於書末將這本書歸類為虛無的哲思小說,可我卻覺得一點都不虛無,內容非常熱鬧,你必須對一百年來人類發動的戰爭、恐怖活動略知一二,以及繪畫、攝影等藝術突飛猛進的變革,甚至一點點革命般的科學思想(例如葛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才會看出這本小說塞滿了一大堆資訊。

    至於男主角執著於壁畫創作,冷眼看人生,有點活膩又還沒到自殺的地步,我想是因為:他得了憂鬱症。沒錯!這本書是在描述憂鬱症患者進行自我治療的小說,主角使用的治療方式是藝術療法,輔之以游泳健身。

    人類世界得了憂鬱症,這讓我想到佛教經典的一句名言:「眾生病,故我病」(維摩詰經)。

    人類世界什麼時候不得憂鬱症呢?

    現代世界比較嚴重。

    古代,要留下珍貴的回憶畫面,需要技法嫻熟的畫匠藝師,現在,拿起相機直接取相,還不用到暗房沖洗,就可以看到成果了。多便捷的藝術啊!

    殺人也是,現在戰爭中,一顆按鈕解決一個都市。

    這些都是理性科技帶來的便利。

    快速便利的科技並沒有為人類世界帶來更多的閒逸,反而帶來更多的過勞死新聞,更激烈更爾虞我詐的與商場廝殺與人際關係。

    相機的發明,送給人類更多追求影像藝術的機會,完美對稱的幾何學線條,色彩繽紛的寫實相片。相機的兄弟,槍枝,則製造更多的殺戮戰場。

    攝影記者帶著相機在戰場中尋找完美對稱、富戲劇張力的影像,但是凡槍枝彈藥經過的現場是無法理解的混亂失序。

    相機與槍枝是孿生兄弟,雙子座,一善一惡。扣下扳機,按下快門,在大腦中有相同的反應區塊。差別在於:一個毀掉未來,另一個留住當下。

    當下是未來的過去,人類的悲劇與創傷不會隨著時間流逝,它會跟混亂在一起沈澱,等待另一次混亂的形式:天曉得,我們以為的秩序其實也是混亂的其中一種形式與呈現。

    這世界的相片越來越多了,多到令人厭煩。總有一天,這世界不再需要文字,大家都可以依圖編故事。躲在文字背後的理性論述,漸漸不受重視。人類的思維是否會因此退回到蠻荒時代?

    戰場,是承平時期人們求生存表演卑劣行為的放大版劇場。人類為什麼喜歡殘殺同類?因為人類喜歡?如果沒有槍枝的話,會不會好一點呢?

    溫室效應,人口膨脹,槍枝,似乎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然而,這是當初追求科技進步的人所希望看到的嗎?

    直線與曲線,光明與黑暗,和平與戰爭,快樂與悲傷,記憶與遺忘……,種種的衝突元素讓畫作充滿張力。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若人生是充滿挑戰與期待的,那上帝是殘忍的,雖然他表面可能很和藹可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說的。

    我們的男主角對人生感到小小困惑,但是他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救贖方式:放下相機,去畫畫,把在戰場上相機拍不出來的畫面,用畫筆畫出來,讓戰場上的士兵放下槍枝,貼近他們的心靈,走進老百姓的眼中,看看他們實際上在戰場中看見了什麼。

    如果這世界太混亂,我們讓它恢復一點秩序,要是世界太規矩,我們讓它有趣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ilochampion 的頭像
    philochampion

    造口業影評+無聊讀書會

    philochamp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